這些天,光伏組件價格跌破1元/瓦引發業內熱議,其中有兩個標志性的事件屢屢被輿論提及,一是某央企近期組件集采P型組件投標價低于1元/W,二是10月25日硅業分會公告,因近期硅料價格持續退溫新增成交不足,暫停采集發布多晶硅價格。 有分析認為,這標志著光伏行業的價格戰正在深入產業鏈各環節,如果價格血拼持續下去,很有可能再次引發整個產業出現大規模踩踏事件。 眾所周知,光伏行業的價格戰,根本原因還是由于前期產能擴張太猛,導致嚴重供大于求,隨著上游材料端步入價格下行通道,產業鏈各環節也加快了庫存出清節奏,但與此同時,一些新進一體化組件龍頭為搶占市場份額不惜虧本競標,最終導致組件價格一路走跌。 不過,對于組件價格跌破了成本線仍未企穩,各方看法不一。有龍頭企業就在近日公開表示,之所以價格下跌如此劇烈,是因為一些企業甚至包括行業頭部企業在內,為了降本,不惜采取功率虛標,或者減薄硅片、膠膜、邊框等材料的厚度等方式,以降低質量為代價進行降本。 該龍頭企業認為,當前的價格下跌情況,已不屬于行業正常的產能過剩、供需失衡導致,而是一種恐慌性的下跌。 對此,一位組件企業負責國內市場銷售的高管甚至有些憤概地對記者說,“這是典型的賊喊捉賊誤導視聽,最開始低價沖貨的就是他們,特別是他們從歐洲拉回來大量滯銷組件在國內低價銷售,迫使大家不得不虧本加快清庫存節奏! 據他透露,當行業內很多人還在探究歐洲到底有沒有庫存組件,庫存量到底是40GW還是80GW甚至120GW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有個別龍頭企業開始將部分歐洲港口庫存組件反向運回國內或者印度等地低價銷售。 “這些組件中有一部分是收了海外客戶預付款的,只是由于當地實際需求低于預期,使得一些經銷商遲遲不敢接貨而毀約。那么,對于這部分實際上已經低于成本的組件,企業會選擇怎么辦?是繼續繳納不菲的倉庫費用留在歐洲,還是趕緊拉到其他地方賣掉?” “更何況,大家都知道行業的價格戰遲早要來,清庫存已經是企業第一要務,這個時候換做是你,你會怎么選擇?” 對此,記者雖經多方求證,但所得信息均語焉不詳,有傳言說是排名居前的兩家龍頭,從第二季度就已經開始,前后返運回來的組件高達數十吉瓦;也有的說返運的情況確實有,但數據沒那么大。 一位組件企業老總對記者說:“這個問題很難有確切答案,因為這已經成了一些龍頭企業當前的最高機密,但有一個比較確切的情況可以告訴你,某家總部位于西安的光伏龍頭,最近跟一家分布式光伏開發商簽了一個500MW的組件銷售合同,價格是每瓦9毛錢! 在隨后記者的進一步求證中,有數個渠道均證實了這一訂單的真實性,只是價格略有出入,有說是9毛錢,也有說是8毛多。 但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告訴記者,無論是8毛錢還是9毛錢,都是遠低于目前的組件生產成本的。其言下之意,不言自明。 那么,類似的訂單價格又是因為哪般? 是有什么獨家先進技術突然實現了快速將本?還是以降低質量為代價得到的降本?再或者,真有大批量“歐版”光伏組件“返”傾銷的情況?那究竟又是誰在“返”傾銷?(文/吳軍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