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兩頭大個兒灰犀牛的攪局,恐怕只會加劇光伏行業的搶“料”大戰,短期內的價格回落空間將十分有限
在2021年,由于行業定價權過度集中,導致市場之手基本失靈,與終端需求嚴重脫節的價格,只能“再飛一會兒”。 但失靈的市場依然是市場,2022年的光伏價格走勢,還是只有取決于市場的博弈和修正。 有分析認為,隨著前期新建硅料產能在2022年二三季度的逐步釋放,光伏價格屆時將大幅回落,并帶動全行業價格戰。 2022年的光伏市場會如此順遂嗎?至少此時,很難有確定的答案。 不過,倒是有兩個較為確定的因素大概率會出現,并攪動光伏制造業的競爭格局,進而影響行業價格走向。這兩個因素正是地方政府和金融資本及業外產業資本,二者很可能會成為2022年光伏制造業進一步擴張的重要外部推手 對于前者,筆者在2021年初的《2021:光伏開啟嶄新十年》一文中就曾有過預判,2021年的實際情況也已佐證了這一點。 在2022年,地方推手的段位和層次,很可能會出現升級。這在近期已有所顯現。 除了多個省級政府出臺光伏產業或雙碳產業相關發展規劃把光伏制造列為新一年的重點產業外,近日更有省級主要領導親自出面邀請光伏企業親切座談,還有諸多動輒投資數十億乃至數百億光伏制造項目在近期頻頻出鏡,均可見各地發展光伏制造業的決心之一斑。 以市場換產業落地的模式,在2022年很可能會成為更多地方政府的首選。盡管管理層一再嚴令不許設立產業配套的門檻,但客觀來看,一是這一禁令在現實中有很多變通規避手段,二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地方以資源換投資其實也多屬無奈。 這些跡象表明,在2022年,各地競相發展光伏產業的火熱局面,很可能將再現。這是光伏行業在2022年將要遭遇的一頭大個兒灰犀牛。 與此同時,光伏2022的另一頭灰犀牛,其實在2021年也已經有過犀利的表現。 2021年光伏行業之所以出現一方面產能嚴重過剩而另一方面價格卻居高不下的局面,除開宏觀方面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原因,硅片龍頭企業對于硅材料的強勢鎖定和對硅片價格的操控,無疑是更直接的原因。 在這背后,金融資本對核心龍頭企業的控制和在產業鏈布局方面的推波助瀾,進而導致行業定價權高度壟斷,其功莫大焉。 細細梳理就會發現,2021年的光伏產能擴張,幾乎都有著金融資本的身影。一些資本在業內布局已相當深遠,甚至能在產業鏈上下游之間左右逢源。 在2022年,類似江蘇陽光這般曾經折戟沉沙于光伏制造業的回歸者,或不會是孤例。在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下,市場上最不缺的也只剩下錢,加上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創造了更加便利的退出條件,更多無處可去的金融資本和業外產業資本加速流入光伏制造業,幾可預見。
|